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

擁抱人生的“中斷”

翻開一本去年四月的雜誌,那是在去台灣旅行時買回來的ppaper business,內有很多不錯的文章,可惜在港買不到這雜誌。其中一篇有很意思的文章,文章不是太長,有令人深思,所以在這兒同分享。

總結的一段更值得自己好好記住: "人生的中斷不管被動(失戀,失業,失去健康,失去親人,失敗)或自動(轉學,專業,離婚,放逐,破產),重要的是要把中斷當做是正面的能量,讓自己能重新出發,創造自己的命運。是好或是壞,只要勇敢去做,你都是我的英雄。"

如果大家知道在香港那地方有這雜誌買請告訴我。
==========
擁抱人生的“中斷” - 朱平 (From ppaper business Apr 2009)

您知道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是什麼嗎?

“朱先生,您是在什麼情況下創業的?”

我的答案都是一樣的:

“我從沒有想到要創業,我是意外的創業人(Accidental Entrepreneur)”。

在我們的人生成長文化中,“穩定”,“平安”,“如意”,“稱心”,“順利”,“沒有意外”,“按部就班”,就是一種人人稱羨的福氣。當我們被這種一廂情願的普世價值思考限制時,我們對任何不穩定,不順利,不稱心的事就會視之為不好的事,惟恐避之而不及。

俗話說的好,天下事,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那我們要如何面對這麼大的百分比呢?

我要提出一個我很早就學到的思維及態度。

任何人生的中斷都是一種機會,不要視之為挫折。按照西方的說法。這種人生的中斷實際上是一個隱藏的祝福(Blessing in disguise)。讓您有機會能從新思考,您真正要的是什麼?什麼是您珍惜的?什麼是您可以放下的?什麼是可以讓您找到意義及真實的快樂?

以我來講,我的人生充滿了中斷性。

1.在高三時,出乎家人好友的意外,我決定從聯考甲組轉到丙組,因為我知道我對數學,物理的悟性不足,更不願騙自己,向當時的社會價值觀妥協(學理工才是年輕人的未來)。我是為了逃避理工及成為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宿命,而選擇了丙組。希望能做醫生救人。這在當時是很大的中斷。結果考上台北醫學院藥學系,不是醫學系。

(提醒:您有無考入不是自己的長項科系,或不知有無興趣的科系?不顧家人好友的勸阻, 您願意中斷,做出自行負責的決定嗎?)

2. 在70年代的台灣,對某些人來講台大->留美->做事->做美國人,就是不中斷的美滿人生。我留美後順利的考取美國藥劑師執照,過著中產階級生活,也成為美國人。但一直覺得人生應該有更多可能。決定中斷安穩的生活,申請到德州大學牙醫學系,重新再過全職學生的生活。 (提醒:你願意放棄高薪有保障的生活,為追尋理想而從零開始?)

3.人算不如天算,在讀牙醫時,在台灣的父親得胰臟癌,從此又中斷了我的人生。父親用生命給了我最珍貴的禮物,他讓我突然覺醒到人生是有限的。父親過世後,我主動退學,決定花一年時間尋找自己人生的方向。 (提醒:當非自主的中斷發生時,你能不急著找工作,先放空自己,給自己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,再決定如何重新開始嗎?)

4.完全是一個偶然的機會,因為Paul Mitchell 的一句話“Ping, do you enjoy teaching?”, 讓我恍然大悟,做生意就是熱情的分享,傳道,授業,解惑與身教。於是在38歲開始了人生最大的中斷 – 成為一個創業人,從美國再回到台灣,成立肯邦公司。 (提醒:你能從根拔起,脫離舒適的環境,完全自行負責,做自己從未做過的事嗎?)
在你做了人生中斷的決定後,會帶來許多因中斷而產生的代價:家庭,親子,婚姻,健康,財物,都會因中斷而產生巨大的改變。不可否認的,我也都付出了這些代價。 這也是我一再提醒年輕人不要羡慕任何成功,因為所有的成功後面都有代價。因此只有當你準備好,願意接受這些代價,自行負責,沒有後悔,沒有遺憾,才能真正的做自己。

“我的情緒好壞﹐掌握在當問題發生時我如何應對﹐而不是問題本身。
It is not what happens to me, but how I handle it, that determines my emotional well-being. “
這是我最喜歡的漣漪卡之一。我也時常跟朋友分享這張漣漪卡。

人生的中斷不管被動(失戀,失業,失去健康,失去親人,失敗)或自動(轉學,專業,離婚,放逐,破產),重要的是要把中斷當做是正面的能量,讓自己能重新出發,創造自己的命運。是好或是壞,只要勇敢去做,你都是我的英雄。

==========

沒有留言: